思维策略网 > > 资讯 > 中国人都有两套思维方式?

中国人都有两套思维方式?

来源:https://www.sivi8.com 时间:2024-04-27 编辑:admin 手机版

一、中国人都有两套思维方式?

不只是中国人吧——

就想为什么做一件事的时候会先要给自己很多理由或借口呢————是为了做得更加让自己觉得理所当然或者这样做没事 是对的可以的。

因为有比较,因为每个人的思想角度不一样。

所谓君子其参照物无非就是小人。

何谓坦荡荡——也不过是某个人对于某种公开可以接受——这就是坦荡荡,而不能接受那种公开的便成了隐瞒或者逃避。

也就是角度不同啦。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做了什么事情都公布于众——毕竟人无完人——而这个社会也不是公共分享的。

二、怎么了解自己大脑的思维方式?

大脑的思维过程是我们大脑内部层次之间的自相缠绕。

三、厉害的人遇到问题时的思维模式与普通人之间差别在哪?

1,成长型思维

成长型思维的人反思自己,但绝不轻易否定自己。

成长型思维可以解决“追求完美”的倾向。

成长型思维的重点是认为人的能力和智力是会提高的,并在每次行动中,总结经验提高技能,总结如何把事情做的更好,而不是总结和批判自己,这样可以保护自己持续尝试的动力。

小黑的妈妈,使用了相反的思维方式,她总觉得小黑的能力是没有问题的,比如小黑数学没有问题,语文也没有问题,有问题的是小黑,是小黑态度不好,不够认真,不够努力,没有注意到小黑确是有自己的特点和特制的,需要在此基础上,针对性的学习和提高自己。小黑的妈妈一方面否认了现实,忽略了解决小黑技能的问题,另外一方面,更严重的是对小黑造成了打击,让小黑感觉自己很糟,这严重的削弱了小黑的动力,让小黑真的变得烦躁,无法集中注意力,换句话说,越来越像妈妈说的样子。小黑这些无法处理的情绪,无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,老师也开始排挤小黑,小黑越来越抑郁,孤僻,然后在同学中,感到自卑也就不奇怪了。

在使用成长型思维的时候,同时需要调整自己的目标,追求完美的人,目标往往都是远远高于自己的能力的,所以也需要把自己的目标调低,调整到自己可以实现的程度。比如小楠的目标是要做一个合格的部门经理,后来她设定目标先做好一个小组长,做好眼前的事情,一下子就感觉到轻松而且有力量了,从“不能”的沼泽中跳了出来。

有的人说,目标要设的高一点,这样才能发掘自己的潜能。一般来说企业是这样做的,因为这样老板可以实现超额的利润。我觉得个人目标没有这个必要,你不需要剥削自己,需要对自己温柔点,一般来说,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就可以了,持续这样下来,也就可以了,进步一点点也并不难,行动力好的话,就多实践,行动力低的话,就内省和反思自己。

只要有尝试,就会有挫折感,果你调低了目标,那么这个挫折往往是可以承受的,你只是跟这个感觉相处就可以了,不用因为这种感觉而批判自己,增长自己耐受挫折的能力,这本身也可以成为成长的一个目标。

2,主体性思维

“主体”是心理学的词汇,在心理咨询中我们用“主体”代表一个人的内在的、主观的体验和事实。我在这里借用这个词来表示一种思考方式。这个思考方式的特点是从自己的内在出发,把自己做为主体去思考,理解内在的事实,与内在的自己同频。

比如,当你开车在马路上开车的时候,突然有一辆车别在你前面,很多人的思维方式可能是,这个人怎么那么过分,太没素质了,现在的人都怎么这么浮躁。而主体性的思维是先从内在出发,从内而外,是感觉到自己受到了惊吓,随后感觉到了愤怒。然后你甚至也可以站到另外一个的角度去思考:可能他真的是很着急的,也许是遇到了紧急的事情。

因为其实每个人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一个主体,主体性思维只是让你看见,确认自己内在已经存在的事实。主体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:

1) 我感受到了什么,我的情绪是什么

2) 我的想法是什么

3) 我的需要或者欲望是什么

通过这样的思考方式来看见和确认自己,养成了主体性思维的习惯之后,一个人的力量就会慢慢的起来,生命力就会开始扎根、长出枝叶和力量。

当小楠当她开始关注和思考自己的时候,逐渐的,无论是在生活里,还是在关系中,都有了更多的力量和主动性,而以前呢,当她把绝大部分精力用来研究,关注别人怎么想,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?外界环境认可什么或者不认可什么,别人做了什么,其实是会让她失去力量甚至失去自我。

主体性思维首先是一种自我的共情,或者同频,这样会增加对自己的接受,理解,逐渐的削弱自己的羞耻感,不同频会产生羞耻感。

通常一开始这样做并不顺利,比如感受到自己的愤怒的时候,会觉得自己不应该有愤怒,这个时候,还是回到自己主体的位置上,承认和确认自己:我感到愤怒,或者复杂一点:我愤怒的时候,会同时有点不安;当自己有需求或者愿望的时候,也同样的确认和承认自己,我希望被理解、被满足,我渴望被关心,或者我期望被指导。想法就是想法,情绪就是情绪,需求就是需求,愿望就是愿望,仅仅在主体的位置上承认和确认就可以,不需要用一种客观的或者评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,比如评价自己是不是太矫情了,或者自己不应该这么想。

使用主体性思维,一个人会逐渐的感知别人为一个对等的主体,这样会形成所谓的边界感,是有利于增加自己的力量和责任感的。因为在很多人的眼中,比如讨好型的人的眼中,或者抑郁人的眼中,自己和别人并不是对等的主体,别人可能是高于自己的某种存在。在自大的人的眼中,别人又是低于自己的存在。这些都是假象,都会伤害一个人的现实能力。

小楠在经过差不多30多次的咨询后,当然咨询中探索她内在的主体体验,或者说引导她使用主体性思维的方式,她突然发现自己以前并没有真正的看到身边的人,而只是看到了局部,不仅仅是在心理层面,甚至物理层面,她也没有完整的去看身边的人,她只看见了她所心理投射的样子,她长时间错误的以为身边的人都是脾气暴躁的,会随时伤害自己。这个发现让她感到愕然。

有人会问:主体性思维会不会让自己更加的自私或者自我。答案是不会,无论我们是否采用主体性思维,我们的主体性的内容仍然是存在的,而且是影响自己言行的根本力量,所以认识到自己的主体性,一个人可以在互动中更有效,而不需要用是不是自私,或者是不是大方来束缚自己。知道天在下雨,并不会让自己淋湿,相反,我们恰恰可以选择,如果你喜欢淋雨,就走进雨里,如果不喜欢就可以避免自己被淋湿。

也有人问:承认自己的愤怒,会不会伤害到别人或者承认自己的性的渴望、性幻想,一个人会不会乱来?

同样的,承认自己的真实情感和需求,并不等于自己要去行动,在心理咨询中发现,一个人看见,接受自己的情感,或者欲望,反而让这些东西更加可控,承认它们,也有利于一个人采用符合现实的,有效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

3,批判性思维

批判性不是批判别人,而是在主体性思维的基础上,又保持一定的开放性,它以主体性思维为基础,但是对主体性保持一定的质疑或者好奇。

我感到愤怒,但我为什么会愤怒呢?

我是这样的想的,但是我不一定对。

批判性思维为什么重要呢,有了主体性带来的动力,我们还需要一个方向盘,可以灵活的调整方向。

因为如果我们坚信自己感受到的是真理,或者自己的想法是事实,我们就没有变通性和开放性,可能就会陷入想法或者情绪里,盲目的去说话和做事,成了想法情绪的奴隶,一条路走到天黑,这样是不利于解决问题的,你无法超越问题,看到更多的可能性。

批判性思维带来一个极其重要的机制,它带来的灵活性,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跟这个世界互动与人合作(一个固执已见,无法反思的人,是很难跟人合作的),而良好的互动和合作,可以让我们更有信心和能力来解决问题。

成长型思维,让一个人以加速或者匀速前行,而不是不停的使劲踩刹车;主体性思维,是我们的力量所在,相当于发动机;批判性思维相当于方向盘,可以灵活调整方向。这三个思维方式用好了,可以明显的提高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有人提到过,思维方式并不容易改变,所以我提到的上面三个思维方式,它们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和特点,它们可以改变你的思维方式,尤其是后两者,他们在改变你思考的基础(主体性以及反思能力),从而可以根本性的改变一个人面对世界的角度和思考方式。

4,连接思维

我们在生活与人互动时,通常会大量的使用排序思维,排序思维的特点是关注好坏对错,关注高低强弱,排序思维会制造出人和人的距离感,当使用排序思维时,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时候,也会产生自卑感,觉得别人比自己差,就会自大——从而影响我们跟人的关系以及互动的质量。

比如你看到一个有钱人,就会感觉到自己没钱,觉得自己不如人家,就是排序思维,当在这个思维状态时,我们是很难真正的跟别人产生真实的、满足的互动。

再比如说,面对武汉的事件,排序思维就是关注对错,关注到底谁做错了什么事情,导致了现在的问题。

而连接思维更关乎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情感,当我们感受到武汉人的痛苦,或者一线抗疫人员的勇气的时候,我们的情感被激活,我们和他们的感受是在一起的,这就是连接思维。

更多的使用连接思维,可以让一个人跟别人有更高质量的互动,更容易去关心别人,同理别人。更多使用连接思维的人,无论是做为朋友、伴侣、还是同事或者领导,都是让人尊敬和向往的。

最近更新

资讯排行榜精选